田螺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田螺的概览。田螺又名那文吾毛,归类于藏药,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的贝壳,可有杀虫、利水消肿的功能。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田螺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那文吾毛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田螺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那文吾毛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的贝壳。
- 出处: /
- 功效: 有杀虫、利水消肿的功能。
- 主治: 虫病、脑漏、水肿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螺壳圆锥形,贝壳较大,壳顶略尖,壳质薄而坚固;螺层6~7层,缝合线深且明显,壳面凸出,体螺层膨大。螺旋部高起呈圆锥形,其高度同壳口高度。贝壳表面光滑无肋,具有细密而明显的生长线,在体螺层上有时形成褶壁,壳面绿褐或黄褐色。壳口卵圆形,边缘整齐,上方有一锐角,外唇简单,内唇上方贴覆于体螺层上,并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体柔软,头部呈圆柱形,前端吻突出。厣角质,卵圆形,褐色,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处。齿舌每一横列具有7个齿。雌雄异体,成熟雄性个体右触角比左触角短而粗。弯曲,顶端有生殖孔开口,形成交接器官。为卵胎生繁殖。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活于水草茂盛的河流、湖泊、沼泽、水田、水库。平时以宽大的足部爬行,对干燥及寒冷环境有极大适应性,冬季钻入泥土中休眠。以水生植物的叶子及藻类为食。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捕捉,清水洗净,晒干。田螺壳以火硝水煮,再用清水洗净,晒干,研细。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 考证: 《四部医典》记有:田螺,功效是医治脑漏。《晶珠本草》述:小螺蛳(田螺)生在湖泊中,状如蜗牛,止脑漏。《祖先口述》、《蓝琉璃》记载:田螺止脑漏。
- 制剂: /
- 选方: 方一:大盐散:火硝10g,白硇砂3g,各种盐类3g,螃蟹壳10g,金礞石7.5g,冬葵籽15g,小豆蔻10g,麝香2.5g,胡椒5g,荜茇5g,干姜5g,芒果核10g,蒲桃10g,大托叶云实10g,白芸香7.5g,田螺壳10g。共研细末,白糖及酒送服。有利尿通淋功效。主治小便癃闭。 方二:八味云母散:溪中碎云母、小豆蔻各15g,冬葵籽、白硇砂各25g,螃蟹壳、喜马拉雅紫茉莉根各20g,蒺藜10g,田螺壳(烧炭)130g。上药共为细末,开水送服。有利水消肿、通淋燥湿之功。主治寒性与热性尿闭症、水肿病。 方三:阿魏、麝香、酸藤果、天仙子、田螺、紫鑛、大蒜、牛乳、红糖。制丸剂,令服。治虫病。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