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文石的概览。文石又名东泽嘎尔保,归类于藏药,文石是一种低温矿物,主要形成于外生作用。现代温暖浅海的碳酸盐沉积物的原始组分大多是文石,可固骨脂、干脓疡,敛黄水。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文石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东泽嘎尔保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文石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东泽嘎尔保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文石是一种低温矿物,主要形成于外生作用。现代温暖浅海的碳酸盐沉积物的原始组分大多是文石。
- 出处: /
- 功效: 固骨脂、干脓疡,敛黄水。
- 主治: 治骨折、脑外伤、黄水病、视力减退。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ragonite.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文石很不稳定,易转变为方解石,故在古代碳酸盐岩石中文石不多见。内生成因的文石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后期热液作用,见于火山岩的气孔与裂隙中及温泉沉积物中;生物成因的文石产于某些贝壳中。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主要应在火山岩的裂隙和孔洞及温泉沉积物中采集。
- 炮制方法: 炮制:将文石砸碎成青棵粒大小,加唐古特乌头(重量比为50:1,即文石50份,加唐古特乌头1份),加入清水,以浸没药物为度,煮沸4小时后,弃去液汁,取出文石,用清水连续冲洗数次,即得。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属斜方晶系。晶体呈柱状、针状、纤维状、鲕粒状、球粒状,内碎屑等。集合体呈棒状、放射状、钟乳状等。无色、白色、黄色、绿色、灰色、红色至黑色等。脂肪或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3.5~4,密度2.9~3.0g/cm(3),条痕白色。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少许,置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则产生剧烈的二氧化碳气泡。 (2)文石与方解石及白云石的区别,可借比重不同而分别之。将矿物颗粒置于三溴甲烷中,文石下沉,而方解石、白云石则漂浮。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涩,性凉。 《新编藏医学》:味涩,性凉。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凉。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3~9g。外用涂敷或调敷。
-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嘎尔保秋特又名嘎尔保东泽,坚硬,底粗,尖细,锤打后呈针排列状碎开(意为断面纤状或纤维状),尖锐,大而细长,色白,有喉状纹。功效同目宝巴加(代赫石)。 据查证,本品原根据矿石形态定名为纤维石,现根据矿物学更名为文石Aragonite。文石又称为霰石,与方解石为同质二象。据藏医介绍,本品砸碎后,一端粗,另一端细,形似长茅。
- 制剂: /
- 选方: 十五味木贼散:方解石200g,石灰华50g,红花50g,丁香50g,诃子50g,毛诃子50g,余甘子50g,甘草50g,铁蛇50g,木贼50g,茴香50g,五脉绿绒蒿50g,红耳鼠兔粪膏150g,铁屑140g,文石150g。共研细粉,用于一切眼病。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