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棘豆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云南棘豆的概览。云南棘豆又名塞玛莫保,归类于藏药,为豆科棘豆属植物云南棘豆的全草,可清热,止血,愈疮。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云南棘豆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塞玛莫保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云南棘豆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塞玛莫保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豆科棘豆属植物云南棘豆的全草。
- 出处: /
- 功效: 清热,止血,愈疮。
- 主治: 肺热病、疮疖、痈肿。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Oxytropis yunnanensis Franc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疏丛生,高7~15cm,全株被细柔毛。茎极短缩,自基部分枝。奇数羽状复叶,长3~4cm,叶轴细,常宿存于植株基部,托叶卵圆形,下部连合,与叶柄离生,外被黑白混杂的毛;小叶9~19,披针形,长5~10mm,宽1.5~3mm,先端尖,基部圆形,两面疏被白色柔毛;小叶柄着生处常具腺点。总状花序头状,有花4~12朵,花序梗几与叶等长或稍长;花萼筒状,长约7mm,宽约3mm,外被黑色和白色长柔毛,齿线形,短于管或与管部近等长;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长约13mm,旗瓣卵圆形,下部渐狭成瓣柄,翼瓣稍短于旗瓣,瓣片先端微缺,瓣柄稍短于瓣片,龙骨瓣最短,瓣片先端的短尖长约1mm;子房具短柄,有黑白混杂的毛,柱头头状;雄蕊10,二体。荚果矩圆形,长2~3cm,径7~10mm,通常紫红色,外被白色或褐色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长于海拔4200~4800m的高山草甸、草地、河滩。产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开花盛期采集,去净枯叶残茎,洗净泥土,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长15cm左右。根圆锥状,长5~8cm,土黄色,质韧,断面不平整。茎短缩,多数,丛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9~19枚,披针形,长5~10mm,宽2~3mm,两面被稀疏白色短柔毛。花序梗与叶等长或稍长,总状花序由5~10朵花组成;花萼被黑色和白色长柔毛;花冠蝶形,蓝紫色或紫红色。稀见幼嫩荚果。气微、味微涩。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微甘、微苦,寒。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 考证: 《晶珠本草》中记载有“塞玛”一名,列入湿生草类。本品分九种,用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腹水。引《图谱》记载:塞玛有九种,即紫花、黄花、白花、黑(蓝紫色)花、蓝花、红花、麝、鼠、毒等九种。其中塞玛莫博,系塞玛之紫花种。引《如意宝树》记载:塞玛莫博,生长在高山,花紫色,有露珠状分泌物,清热莫过于此药,治热性病,解郁豁闷,清胸腔热症,有特效,引《图鉴》记载:塞玛莫博长于高山草坡、河滩地,花色如紫铜,根如筋,又称唐嘎尔木保,可利水,治水肿病。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