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中国林蛙的概览。中国林蛙又名贝哇,归类于藏药,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的肉、全体,可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中国林蛙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贝哇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中国林蛙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贝哇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的肉、全体。
- 出处: /
- 功效: /
- 主治: 肉:治炭疽、肾寒病、舌肿硬。 全体:治肾脏病、精力耗损、神经衰弱等。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Rana ta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外形极像青蛙,体较小而修长,体长约40~50mm。雌蛙较大。头部扁平,头宽略大于头长,口阔,吻端钝圆,稍突出于下颌之上,吻梭较明显;口内锄骨齿2短斜行;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眼大,凸出,鼓膜显著,上有三角形黑斑。皮肤上有很多细小痣粒。背侧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略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再向后延伸直达胯部。腹面皮肤光滑。皮肤颜色随季节而变,秋冬为褐色,夏季则为黄褐色。繁殖期间,四肢内侧及大脚茎部橙红色,腰侧有时呈蓝绿色。鼓膜处之三角形斑极为明显,四肢上的横纹也甚清楚。前肢较短壮;四指,指端圆,指较细长而略扁,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甚显著;雄蛙前肢较粗壮,拇指内侧有发达的黑色婚垫。后肢长而细弱,约为前肢长的三倍;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胫跗关节前伸可达或超越眼部;左右脚跟互相重叠,足长于胫;趾细长,趾间蹼发达,除第四指外,均达指端,蹼缘缺刻较大;关节下瘤明显。雄蛙咽侧下具一对内声囊。3~4月份为产卵繁殖季节。食物主要为鞘翅类昆虫,亦食蜘蛛类动物。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栖息于山溪附近和高原沼泽地,或在潮湿的山坡树林中。9月底至次年3月底营水栖生活;冬季群集在河水深处的大石块下进行冬眠。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湖北、山东及北方大部分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于9月份前后捕捉。捕得雄蛙后即剖腹除去内脏、洗净、挂通风处晾干或晒干。捕得雌蛙,先取出输卵管(哈蟆油),再除去内脏,然后晾干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干燥的林蛙,全身僵直,有紫褐色斑点,腹部带白色,微带红色,且空;后肢腹面常呈淡红色。肉质干枯,体轻松,气腥。以体大、腹面色泽黄红、身干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