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黄荆的概览。黄荆又名都来棍,归类于苗药,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根,可清热解表、利湿解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黄荆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都来棍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黄荆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都来棍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铜仁地区
- 药材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解表、利湿解毒。
- 主治: 主治感冒,中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痛疥癣。 (1)《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解热,驱风。治惊痫,除风湿。”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头风.肢体诸风及顺气。” (3)《贵州中草药名录》:“果实祛风,除痰,行气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疝气,胃痛,痔漏。根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截疟,驱虫。治感冒,咳喘,风湿,胃痛,疝气腹痛,疟疾,蛲虫病。叶解毒清热,利湿。治感冒,中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痈,疥癣。”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Vitex negundo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黄荆Vitex negundo L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m,枝叶有香气,新枝方形,灰白色,密被细绒毛。叶对生,掌状复叶,小叶5,少有3,具长柄;小叶片长圆形、披针形,长4~9cm,宽1.5~3.5cm,中间小叶片大而两侧依次渐小,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或每侧具2~5浅锯齿,上面淡绿色,有稀松短毛或细油点,下面白色,密被白色绒毛;具小叶柄或无柄。圆锥花序项生;萼钟形,5齿裂;花冠浅紫色,二唇形,长约6mm;花柱线形,柱头2裂。核果卵状球形,褐色,直径约2.5mm,下半部藏于宿萼内。花期4~6月,果期7~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及灌丛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2月或8月采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