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根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韭根的概览。韭根又名嘎龚俄里,归类于苗药,为百合科植物韭的根,可温中,行气,散瘀,解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韭根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嘎龚俄里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韭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40cm,具特殊强烈臭味。根茎横卧,生多数须根,上有1~3个丛生的鳞茎,呈卵状圆柱形。叶基生;长线性,扁平,长10~27cm,宽1.5~9mm,先端锐尖,边缘粗糙,全缘,光滑无毛,深绿色。花茎自叶丛抽出,长可达50cm,三棱形;伞形花序,项生;总苞片膜质,白色,裂片长圆形,长4~6mm,先端渐尖或急尖,排列为2轮,互生;雄蕊6,花丝长不超过花被,中部以下扩大,花药黄色;雌蕊1,子房上位,3室,三棱状。蒴果倒心状三棱形,绿色。种子黑色,扁平,约呈半卵圆形,边缘具棱。花期6~7月,果期7~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含甲基烯丙基二硫化(methyl allyldisulfide),二甲基二硫化物(dimethyl disulfide),2丙烯基(烯丙基)二硫化物[2-propenyl(ayllyl)disul-fide][1]。此外,还含蒜氨酸(alliin)[2]。
-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韭菜鳞茎中主要含有蒜氨酸,蒜氨酸本身无抗菌作用,但在大蒜酶作用下可转变成大蒜辣素而显示强大的抗菌作用,抗菌范围广,对多种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真菌、立克次体及阿米巴原虫也有效[1]。 2.溶血作用 韭菜鳞茎中所含的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因皂苷与血中胆固醇的亲和力特别强,可形成分子络合物作用于红细胞表面类脂质而破坏红细胞之故[1]。 3.祛痰作用 皂苷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加而显示祛痰作用[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Mackenzie I A,et al.Phytochemistry,1997,16(6):763 [2]Hegnauer R,C A,1963,59:15597C 药理 [1]李广勋,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第1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