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消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隔山消的概览。隔山消又名窝簸偷,归类于苗药,为萝藦科植物牛皮消的块根,可消食化积,养阴补虚,解毒消肿。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隔山消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窝簸偷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Wight 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有微柔毛。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广卵形,宽5~11cm,先端尖,全缘,基部深心形,两侧呈圆耳状向下延或内弯。聚伞状花序腋生,花黄白色,萼与花冠各5深裂,裂片向下反卷,副冠5,钻状披针形,高出柱头,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连成筒状,药附着于柱头周围;雌蕊由2心皮组成。蓇葖果成熟时沿一侧开裂。种子卵形而扁,褐色,先端有1束白亮的长绒毛。花期8~10月,果熟期11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树林下或路旁。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洗净,干燥。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4~6列,排列整齐,其内为2~8列断续石细胞带,皮层宽广,散在单个或2~4个集聚的石细胞。石细胞壁较薄,孔纹明显,直径30~70μm。韧皮部有散裂乳管,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导管排列成放射状,直径40~200μm,导管的周围有木纤维束,木射线宽广。皮层及木部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直径30~40μm。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淀粉粒。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粉末鉴别:灰绿色。石细胞黄色,方形、长方形、多角形,单个散在或几个集聚,孔沟明显,直径30~80μm。纤维黄色,壁厚,孔沟明显,直径30~40μm。草酸钙簇晶单个散在,直径30~40μm。木栓细胞黄棕色,长方形,排列整齐。淀粉粒众多,为圆形、半圆形、多边形,直径5~25μm。脐点明显,为星状、人字状、裂缝状或点状。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含白首乌苷A(Cynauricuoside A)、白首乌苷B(Cynauricuoside B)、白首乌苷C(Cynauricuo-side C)[1]和淀粉等[3]。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汪毅,等.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692 [2]陈纪军,等.云南植物研究,1990,12(2):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