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花根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胭脂花根的概览。胭脂花根又名奴水粉,归类于苗药,为紫茉莉科植物的紫茉莉根,可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胭脂花根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奴水粉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胭脂花根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奴水粉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紫茉莉科植物的紫茉莉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 主治: 主治热淋,白浊,水肿,赤白带下,关节肿痛,痈疮肿毒,乳痈,跌仆损伤。 (1)《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妇女红崩,疔癀”。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治淋浊,带下,红崩。”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Mirabilis jalap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m。块根纺锤形,肉质,表面棕黑色,内面白色。茎直立,分枝多,有膨大的节。叶对生,卵状,先端锐尖,基部截形或心脏形,全缘,羽状网络;叶柄长。花1至数朵生于枝梢,总苞5裂,萼状;花萼呈花冠状,萼管细长,长4~5cm,上部扩大成喇叭形,5裂,白色或紫色;花瓣缺;雄蕊5~6,花丝细长。与花被等长或稍长;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线状,柱头头状。果实狭卵形,黑色。种子直立,内藏丰富的白色粉质胚乳。花期7~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生于房前屋后、空地林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在略有荫蔽处生长更好,不耐寒。不择土壤,但以肥沃、深厚的夹砂土或油砂土为好。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在果熟期分批采集2~3次后,到最后一次割下果枝,打出种子,晒干或阴干备用。春季3~4月播种,开1.3m宽的畦,按行、株距各33cm挖窝,每窝播种子7~8粒,每1hm2用种子15kg。也可育苗移栽。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苗出齐后进行,并行匀苗、补苗,每窝留苗3~4株,第2次在夏初进行,第3次在夏末进行,每次中耕后,要追施人畜粪水。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在播种当年10~11月收获,挖起全根,洗净泥沙,鲜用,或去尽芒头及须根,刮去粗皮,去尽黑色斑点,切片,立即晒干或炕干,以免变黑,影响品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长圆锥形或圆柱形,有的压扁,有的可见枝根,长5~10cm,直径1.5~5cm。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基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可见环纹。经蒸煮者断面角质样。无臭,味淡,有刺喉感。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达数十列,暗棕褐色,或木栓层多已除去。皮层较窄。异常维管束多轮间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呈多角形。薄壁细胞包大量草酸钙针晶束与糊化淀粉粒。 粉末特征:淡白色。①草酸钙针晶极多,成束或分散,长50~150μm。②导管主为网纹,亦有梯纹,直径15~130μm;网纹导管的纹孔呈狭长形,壁木化。③淀粉粒颇多,呈不规则类圆形块状、云朵状,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紫茉莉根含蛋白质[1],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2]。
- 药理作用: 根所含树脂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1]。根的酸性水浸液静脉注射,可使麻醉兔血压升高;其效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2]。由根中提取的蛋白有抗病毒作用[3]。紫茉莉抗病毒蛋白(mirabilis antiviral protein,MAP)是一种核糖体灭活蛋白,有抗病毒及蛋白合成抑制作用,此外MAP对妊娠小鼠有堕胎作用,对肿瘤细胞有抗增生作用[4]。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Kubo S,et al.C A,1986,105:37465t [2]Stanic G,er al.C A,1999,111:130725m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77:2370 [2]《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63 [3]Kubo S,et al.Jpn Kokai Tokkyo Koho JP,1960,23(4):100 [4]Qong R N S,et al.Biochem Int,1992,28(4):5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