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笔头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松笔头的概览。松笔头又名都秀盲,归类于苗药,为松科植物云南松和马尾松的嫩枝尖端,可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松笔头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都秀盲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松笔头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都秀盲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松科植物云南松和马尾松的嫩枝尖端。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 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小便淋痛,乳痈。 (1)《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小便淋痛。” (2)《滇南本草》:“行经络,止茎中痛,止便浊。治膏淋疼痛不可忍。”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Pinus densiflora Sied.et Zucc.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乔木,高达30m,树围约1m。树皮灰褐色,不规则鳞片状深裂,易脱落。一年生枝粗壮,红褐色,二三年生小枝上苞片状鳞叶易脱落,露出褐色内皮;冬芽圆锥形,先端散开,有白色丝状毛。针叶3针一束,稀2针一束,长10~30cm,径约1.2mm,柔软,稍下垂,横切面扇形三角形,树脂道4~5个,中生与边生并存,叶鞘宿存。球果圆锥状卵形,成熟时栗褐色或黄褐色;鳞盾肥厚隆起,有横脊;鳞脐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种子近卵圆状倒卵形。花期4~5月,果期10~11月(图228)。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1000~2800m的山地林中。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 2.马尾松Pinus masssoniana Lamb 与云南松的主要区别在于一年生枝淡黄褐色;针叶2针一束。 生于海拔1300m以下山地。长江流域各省区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春季松树嫩梢长出时采,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小枝常轮生,黄棕色,表面有纵皱纹,具宿存鳞片状叶枕,常翘起,较粗糙,针形,2针一束,细长而柔韧,长13~20cm,叶缘具细锯齿,鞘膜质,灰白色,小枝条质脆,折断面不完整。具松针香气,味苦涩。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绿色;气孔多见,副卫细胞6~8组组成环式,排列整齐。纤维长梭形,长达180μm以上。管胞较多,两端偏斜,为梯纹、网纹,长100~200μm,宽10~20μm。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