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杨柳枝的概览。杨柳枝又名嘎给豆阿溜,归类于苗药,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枝条或根皮,可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杨柳枝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嘎给豆阿溜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alix babylonic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乔木,高达18m。树冠开展而疏散。树皮灰黑色,小枝嫩时被柔毛,多下垂。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5~10mm;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腺体2;雌花序长2~5cm,基部有3~4小叶;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腺体1。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蒴果长3~4mm。花期3~4月,果期4~5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不耐阴,较耐寒,耐湿性强,短期淹水没顶不致死亡,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石灰石性土壤生长为宜。种子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可随采随播,但主要是以扦插繁殖为主,春秋季均可扦插。生长期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追施氮肥,除草。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春季摘取嫩树枝条,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嫩枝圆柱形,直径5~10mm,表面微有纵皱纹,节间长0.5~5cm,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而浅棕色,中央有黄白色髓部。气微,味微苦、涩。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枝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外被较厚角质层,皮层明显,中柱鞘部位可见纤维束群,韧皮部宽广,形成层成环,导管常单个或1~3个相连。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枝含水杨苷(salicin)[1]。
- 药理作用: 木质部含水杨苷,可作苦味剂,4%~10%水杨苷元可作局部麻醉用[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徐国钧,等.药材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14 药理 [1]U.S.Dispensatory(25ed),1955:1833 现代临床研究 [1]北京市传染病医院.中草药通讯,1872,(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