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草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小通草的概览。小通草又名的薄,归类于苗药,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拉雅旌节花、中国旌节花、云南旌节花、倒卵叶旌节花、柳叶旌节花的茎髓,可清热、利水、渗湿,祛风、通乳。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小通草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的薄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 f.et Thoms.;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Stachyurus yunnanensis Franch.;Stachyurus obovatus( Rehd.) H.L.Li.;Stachyurus salicifolius Franc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喜马拉雅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 小乔木或灌木,高2~5m,树皮栗褐色,茎髓白色。叶于花开后发出;单叶互生,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2cm,宽3~6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都圆形,侧脉约5对,边缘具细密尖齿。穗状花序脉生,下垂,长8~11cm;花小,黄色;苞片卵状三角形;花萼、花瓣各4;雄蕊8,离生;子房上位,胚珠多数。浆果球形,直径约8mm,几天梗或具短梗,具短喙状宿存花柱,棕黑色。花期3~4月,果期5~7月。 2.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 与喜马拉雅旌节花的主要区别:叶为卵形或椭圆形,长7~12cm,宽4~7cm,边缘为疏齿。穗状花序长3~10cm。浆果较小,直径约6mm,具短柄。花期3~4月,果期6~7月。 3.云南旌节花Stachyurus yunnanensis Franch. 与喜马拉雅旌节花的主要区别为:灌木,高1~4m,树皮灰色。叶被针形或倒卵披针形,革质,花、叶同发。花淡黄绿色。花期3~4月,果期7~8月。 4.倒卵叶旌节花Stachyurus obovatus(Rehd.) H.L.Li 与喜马拉雅旌节花的主要区别:常绿灌木,高1~3m。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7~9cm,宽1.8~3cm,先端呈尖尾状,革质。穗状花序较短,长2~3cm,花稀少,白色或黄绿色。花期3~4月,果期6~8月。 5.柳叶旌节花Stachyurus salicifolius Franch. 与喜马拉雅旌节花的主要区别:常绿灌木。叶条状窄披针形,长6~16cm,宽1~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棕红色。花期4~5月,果期6~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喜马拉雅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 生于海拔500~3 000m的山坡沟谷林中或林缘湿地。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2.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 生于海拔500~2 500m的沟谷、溪边、林中、林缘及灌木丛中。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3.云南旌节花Stachyurus yunnanensis Franch. 生于海拔1 000~1 800m的林中或林缘。分布于西南及广东、广西等省区。 4.倒卵叶旌节花Stachyurus obovatus(Rehd.) H.L.Li 生于海拔300~1 700m林下或林缘。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省区。 5.柳叶旌节花Stachyurus salicifolius Franch. 生于海拔1 500~2 000m的林缘及灌木丛中。分布于西南各省区。
-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环境,宜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栽培。种子繁殖:春季整土做床,按行距30~40cm条播。次年春季择高50cm以上树苗按行株距2m×1m穴栽。苗活后适时追肥及中耕除草,每年1~2次。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割取地上茎,除去叶片,趁鲜用细圆木棍通出茎髓,理直,晒干或阴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髓细圆柱形,直径4~10mm,表面银白色或略黄色,无纹理。体轻,质松软,略具弹性,可稍弯曲,易折断,指捏即变形。断面平坦,呈银白色,有光泽,无空心。浸水后有滑腻感。无嗅、无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茎髓横切面:均为类圆形薄壁细胞,孔纹稀疏。可见散在粘液。偶见少量草酸钙簇晶。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