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星宿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地星宿的概览。地星宿又名代等,归类于苗药,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可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地星宿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代等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地星宿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代等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铜仁地区
- 药材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 主治: 主治黄疸,痢疾,水肿,淋症,目翳,喉肿,痈肿疱毒,带状疮疹。 (1)《滇南本草》:“发汗,散诸风头痛,明目,退翳膜,利小便,疗黄疸。” (2)《生草药性备要》:“治癞、臭耳、鼻上头风、痘眼去膜、消肿,敷跌打大疮。” (3)《草木便方》:“治头疮,白秃,皮肤疥癣,涂耳烂。” (4)《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祛痰止咳。主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石症,泌尿结石,伤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炎,扁桃体炎,目翳;外用治湿疹,带状疱疹,衄血。” (5)《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肾脏炎,黄疸。外用搽伤肿,塞鼻可消眼炎,取汁滴耳治中耳炎。”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Hydrocotyle sibthorpoides La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oides Lam. 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特异气味。茎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成片。节上生根。叶互生,膜质至草质,圆肾形或近圆形,长0.5~1.5cm,宽0.3~2.5cm,基部心形,不分裂或3~7裂,裂片阔卵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无毛,背面及叶柄顶端疏被白柔毛;托叶略呈半圆形,全缘或稍有浅裂。伞形花序与叶对生,单生于节上;花序梗纤细,长0.5~3cm;总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有黄色透明腺点,小伞形花序有花5~8;花瓣卵形,绿白色,有腺点。雄蕊5,子房下位。双悬果略呈心形,长1~1.4mm,宽1.2~2mm,两侧压扁,中棱在果熟时极为隆起,成熟时有紫色斑点。花、果期4~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湿润的路旁、草地、沟边及林下。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根细,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茎极纤细,弯曲,黄绿色,节处有根痕及残留细根。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圆形或近肾形,5~7浅裂,少不分裂,边缘有钝齿;托叶膜质;叶柄长约0.5cm,扭曲状。伞形花序小。双悬果略呈心形,两侧压扁。气香。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细胞具细小密集的淀粉粒;具分泌道,内径20~45μm。中柱有根,有数个维管束排列成环。髓细胞亦含细小的椭圆形淀粉粒。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呈不规则弯曲;上表皮偶有非腺毛;表皮有长角状或长锥形大型多细胞非腺毛,稀疏,一般见于叶脉上。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栅栏组织通过主脉。主脉维管束及侧脉维管束下方有分泌道。 粉末特征:呈淡棕绿色。微具腥气,味淡微辛。①非腺毛呈短角状或长角状锥形,长可达600余微米,由10至数十个细胞组成,排成多列;亦可见由2~4个细胞组成,排成单列的小非腺毛。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直径27~58μm。③下表皮细胞壁亦弯曲,直径27~67μm。④上下表皮均有气孔,直径14~20μm,长18~24μm,不定式、平轴式或直轴式,副卫细胞2~3个。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半乳糖苷(quercetin-3-galactoside),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3-O-β-D-(6"-咖啡酰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6"-caffeoylga-lactoside)[1]。又含木质体成分:左旋芝麻素 (sesamin)[2]和甾体成分:豆甾醇(stigmasterol)[3]。还含香里精(coumarin )[4]。
-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天胡荽1:1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鼠疫鼠模型试验结果,鼠模型抑制率为54%,用天胡荽全草100g/kg进行抗疟筛选结果,抑制率为54%[1,2]。 2.降血糖作用 口服香豆精250mg/kg,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有显著降血糖作用[3]。 3.抗肿瘤作用 天胡荽提取物以1.5g/kg、3.0g/kg剂量灌胃给药10天,对Hep肝癌的抑制率分别为35.3%、47.0%;对S180肉瘤的抑制率为52.8%、59.0%;对U14宫颈癌抑制率为36.2%、55.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 4.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天胡荽提取物按1.5g/kg、3.0g/kg剂量灌胃给药,能提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对免疫器官的重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重作用,同时也可使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值增高[4]。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Shigematsu N,et al.Phytochemistry,1982,21(8):2156 [2]Ina H,et al.Planta Med,1987,53(2):228 0[3]Desai H K,et al.Indian J Chem,1975,13(1);97 [4]广西医药研究所.医药科技资料,1972,(2):36 药理 [1]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四川中药志(第一卷).第1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303 [2]福建省医药研究所.福建药物志(第一册).第1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367 [3]Farnsworth N R,et al.J Nat Prod,1976,39(6):420 [4]白明东,等,实用肿瘤杂志,2000,17(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