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字母为N的少数民族药品清单。本站点共收录1种以N为首字母的少数民族药品,您可以通过首字母快速定位所需药品,从而了解该药品的更多信息。
- 南蛇簕
- 治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热淋、血尿、斑麻痧症、伤寒夹色、跌打损伤。
- 泥鳅
- 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疮、疥癣、皮肤瘙痒。
- 泥胡菜
- 治血崩、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疮疡肿毒、丹毒、风疹、外伤出血、骨折、痔漏。
- 糯米藤
- 治肠炎痢疾、白带、痛经、小儿疳积、食滞腹胀、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下肢溃疡、血管神经性水肿。
- 硇砂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各种创伤、骨折和脱位,跌打损伤,慢性咽炎,气管炎,顿咳,百日咳,消化不良,肝炎,肝肿大,黄疸,白癜风和各种皮肤疮疡等。 1.《注医典》:“消除白内障,燥湿健肌,消炎退肿等;洁白内障,小舌下垂,白喉等。” 2.《拜地依药书》:“杀死毒虫,除癣止痒,赤肤生辉等;主治毒虫泛滥,各种癣疹,白癜风等。” 3.《药物之园》:“祛寒止泪,除脓明目,燥湿清疮,祛风止痒等;治通寒流泪,眼部脓创,湿疹脓疮,皮肤瘙痒等。”
- 牛舌草花
-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抑郁症、脑虚、心虚、心悸;各种肺部疾病,如胸膜炎、肺炎、肺结核、感冒、咳嗽气喘等。 《药物之园》:“清除异常服液质和烧焦体液,增强精神力和自然力,滋补支配器官脑、心、肝,润肺止咳,消除黄疸,溶石排石,养颜生辉等;治体内异常体液和烧焦体液增多,精神力和自然力虚弱,肺燥咳嗽,黄疸,各种结石,面色不佳等。”
- 牛舌草
- 主治干寒性或黑肥质性疾病,如平性脑虚,寒性心虚、心悸,抑郁症,干性脑膜炎、肺炎及结核疾病,寒性咳嗽、感冒、气喘等。 1.《注医典》:“宽胸强心,消除恐惧;治热性心悸、恐惧症、忧郁症、咳嗽等。” 2.《拜地依药书》:“消除溃疡,润肺止咳;治小儿口腔溃疡,咳嗽胸痛等。” 3.《药物之园》:“生湿消炎,除狂安神,消除黄疸,溶石排石;治脑膜炎,癫狂,肾结石,膀胱结石等。”
- 奶桃
-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寒性瘫痪、筋肌松弛、精神病、忧郁症,平性贫血体瘦、肾虚精少、脑虚视弱、胎动不安、肠内生虫、毒疫流行。
- 南瓜子
- 主治干热性或胆液质性疾病,如各种肠虫,发热发烧,急性肺炎,小便灼痛,各肿水肿,各种出血等。 《药物之园》:“生湿肥体,润肺止咳,原血止血,解渴,消炎愈伤,利尿止痛等;治形体消瘦,热性咳嗽,咳血,口渴,肠道溃疡,膀胱疮疡,小便疼烧痛等。”
- 牛黄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痈肿疔毒,疮疡不愈,尿闭,经闭,肾脏结石,膀胱结石,小儿黄疸,白内障,白癜风,斑秃等。 1.《拜地依药书》:“祛风止痒,消炎愈伤,燥湿明目,生发乌发等。治皮肤瘙痒,丹毒,各种创伤,青光眼,斑秃,白癜风性白发白毛等。” 2.《药物之园》:“消炎退肿,止泻止痢,止血,止吐,除脓愈伤,毒虫叮伤等。治血痢,内脏出血,呕吐,眼角脓创,肛门脓疮,阴茎脓疮,子宫流液,毒虫叮伤等。”
- 牛胆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各种湿疮、疮疡、脓疮,肝虚,胆虚,眼疾视弱,咽喉炎肿,痔疮肛疾。 1.《拜地依药书》:“疗头癣,寒性耳鸣,寒性耳痛等。” 2.《药物之园》:“疗白内障,白喉,皮肤瘙痒,耳痛,耳鸣,蝴蝶斑,雀斑,毒虫叮伤,经水不畅等。”
- 牛乳
- 主治体弱身瘦,精液不足,血虚面脆,大便不畅及各种炎肿,各种中毒。 1.《注医典》:“养颜生色,祛斑生辉,清热明目,润肺愈疮,消炎退肿等。治面包失泽,雀斑,蝴蝶班,热性眼疾,肺结核,咽喉炎,扁桃腺炎,肠道溃疡等。” 2.《白色宫殿》:“止咳止血等。治咳嗽,咳血等。” 3.《拜地依药书》:“平喘,消退伤寒等、治哮喘,日久伤寒等。” 4.《医学之目的》:“成熟致病物质,清除废物,生湿补脑,除慌等。” 5.《药物之园》:“安神除悸,消炎止痛,润肤止痒等。治心悸心慌,关节疼痛,皮肤瘙痒,麻风等。”
- 奶皮
- 主治干寒性或黑脸质性疾病,如肺燥干咳,体虚身瘦,咽于音哑,寒性胃虚,肠燥便秘,各种皮肤创伤,牛皮癣,头癣。 1.《注医典》:“营养身体,润肤生辉,消炎愈伤,利关节,催乳,止泻,解毒虫之毒等。治营养不良,面部干燥,创伤发炎,眼部炎肿,眼白血点,关节不利,奶汁稀少,习惯性腹泻,毒虫叮伤等。” 2.《白色宫殿》:“成熟、散发、软化致病物质,润肺化痰,软肠通便等。” 3.《拜地依药书》:“消炎退肿,止咳血,长牙,清热软坚等。治腮腺炎肿,扁桃体炎,口腔炎,胸膜炎,肺炎,咳血,小儿迟牙,热性肠道、子宫、睾丸硬肿等。” 4.《药物之园》:“通利小便,消痔等;治小便不利,痔疮等。”
- 牛鞭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肾寒阳痿,性欲减退,气陷疝气,胃脘寒痛。
- 牛脾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各种湿性疮疡,疮疡腐烂,创伤出血,脾虚血少,疫病流行。
- 牛肉
- 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虚劳赢瘦,腰膝酸软,消渴,吐泻,痞积,水肿。
- 牛蒡根
- 主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1)《贵州草药》:“疏风宣肺,补肾,生津,增乳。治劳伤咳嗽,阳痿,肾虚耳聋、头晕及产后无乳。” (2)《贵州中药资源》:“根,治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 (3)《湘西苗药汇编》:“消炎消肿,祛风解毒。治疮疡肿毒,耳、齿肿痛,体虚头昏。”
- 牛蒡子
-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斑疹不透,疮疡肿毒。 (1)《常用民间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宣肺透疹。” (2)《苗族医药学》:“退烧,止咳,润肠通便。” (3)《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退烧,止咳,润肠通便。治小儿发烧咳嗽,便秘。”
- 牛至
- 主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急性胃肠炎,腹痛吐泻,水肿。 (1)《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痛,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2)《贵州民间药物》:“解表止痛,散皮肤湿热。治伤风发热,止呕吐。” (3)《贵州草药》;“解表、理气、利湿、止呕”。 (4)《贵州中草药名录》;“解表,理气,化湿。治伤风感冒,发热,呕吐,胸膈胀满,腹泻,黄疸,小儿疳积。” (5)《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解表,理气,化湿。治胃痛不思饮食,白喉。”
- 南天竹子
- 主治久咳,气喘,百日咳,肺结核,胃痛。 (1)《苗族医药学》:“治肺结核,胃痛。” (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凉血,定喘。” (3)《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解毒,化瘀,止喘。治哮喘,关节肿痛,背疽,火眼,肝炎,黄疸,疯狗咬伤,烫火伤,误吞铜钱。”
- 牛蒡子
- 主治石痞,尿闭,死胎不下,脉痞,脉伤。
- 牛黄
- 主治瘟疫毒热,肝热,胆热,高烧抽搐昏迷,神志不清,狂犬病,癫狂症。 《无误蒙药鉴》:“清疫毒,肝疡,腑热。”
- 南沙参
- 主治木病,陶赖,赫如虎,关节协日乌素病,黏性肿疮,牛皮癣。 1.《蒙医药选编》:“治瘫消肿,巴木病,解水毒。” 2.《医疗手册》:“治瘫水肿,巴木病,讧热血热,体弱身虚,食欲不振,腹泻,浮肿,口渴,肺结核初期咳嗽盗汗等症。”
- 闹羊花
- 主治血热,血刺痛,肝热,包如症,痧症,产褥热。 1.《论说医典》:“清血热。” 2.《认药白晶鉴》:“止刺痛,解疫毒,清血热。”
- 牛尾巴蒿
- 主治“哦勒”(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各种黄疸病),“拢沙龙接火,说凤令兰”(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 牛膝
- 主治“优哦勒”(尿血),“拢呆坟”(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疼痛),“领约缅”(性病),“接腰,先哈旧”(腰痛,肢体痉挛抽搐),“纳勒冒沙幺”(闭经)。
- 南瓜
- 主治“拢沙龙接火”(咽喉肿痛),“告乎板列接”(耳根肿痛),“拢沙龙接喉”(牙痛),“拢呆坟”(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疼痛),“多短”(肠道寄生虫)。
- 糯稻根
- 主治“冒开亚毫”(不思饮食),“拢沙龙接火,说风令兰”(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拢沙龙接喉改板,哦勒”(牙龈肿痛,出血),“兵洞飞暖龙”(疔疮痈疖脓肿)。
- 尼阿洛
- 胃炎、大小肠积热、热泻腹痛、肺热音哑。
- 牛尾蒿
- 虫病、咽喉病、炭疽,粉末外用,收敛脓水,治疮疡。
- 牛黄
- 解毒,散疫疠,清肝脏及其他腑内热邪。
- 硇砂
- 体虚无积者及孕妇忌内服。治白喉、疮疡、中毒症、虫症、小便不利。
- 牛蒡子
- 石淋症。
- 南牡蒿
- 用于咽喉热病、肺热病、肝热病、胆病等。
- 扭连钱
- 治白喉、乳蛾、虫病。
- 囊距翠雀花
- 治疫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