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苗药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苗药的概览。通过首字母索引,您可以快速查询相关字母下的苗药,点击药物名称,可查看药物的基础信息,进而更全面了解他们。请注意,本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专业的医疗建议或指导。
- 十大功劳
- 主治肺热咳嗽,黄疸,泄泻,痢疾,目赤肿痛,疮疡,湿疹,烫伤。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除热,排毒,退黄。主治肺痨咳血,小便疼痛。” (2)《苗族医药学》:“除热,排毒,退黄。” (3)《贵州草药》:“清热解毒。” (4)《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滋阴,清热,止咳化痰。用于肺痨咳嗽,骨蒸潮热。”
- 三角风
- 主治风湿疼痛,瘫痪麻木,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皮肤瘙痒,湿疹,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1)《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疼痛,风湿痹证,骨折,风寒咳嗽,浮肿,小儿慢脾风。” (2)《草木便方》:“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平肝,解毒。主治风湿麻木,风湿留注,小儿慢惊风,风痰,痈疽肿毒,刀伤,犬咬伤。”
- 三匹风
- 主治热咳、久咳、热病,惊痫,感冒,痢疾,黄疸,目赤,口疮,咽痛,痄腮,疖肿,毒蛇咬伤,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烫火伤,跌打肿痛。 (1)《苗族药物集》:“除热,止咳。主治咳嗽,久咳。” (2)《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治小儿惊风,痢疾,抗癌,高烧不退,蛇咬伤,烫火伤,无名肿毒。”
- 山鸡椒
- 主治脘腹冷痛,食积气胀,反胃呕吐,暑湿吐泻,寒疝腹痛,哮喘,寒湿水臌,小便不利,小便浑浊,牙痛,寒湿痹痛,跌打损伤。 (1)《滇南本草》:“治面寒疼痛,暖腰肾而兴阳道,治阳痿。” (2)《滇南本草图说》:“主下气温中,去瘀,除脏腑中风冷,去胃口虚寒气,亦除寒湿,治霍乱,吐泻,转筋。” (3)《广西中草药》:“祛风散寒,消肿止痛,行气消积,主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 (4)《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感冒头痛,消化不良。” (5)《苗族药物集》:“散寒,止痛,止泻。”
- 山乌龟
- 主治咽喉肿痛,热毒痈肿,风湿痹痛,腹痛,泻痢,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1)《湖南药物志》:“治鹤膝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湖北中草药志》:“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消肿散结。用于止血,肝硬化腹水,脱发,外伤感染。”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内出血;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 (4)《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清热。治风湿痛,水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 山蒟
- 主治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月经不调,痛经,扭挫伤,跌打损伤,胃痛。 (1)《中国民族药志》:“治月经不调,痛经,胃痛,跌打,风湿。”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胃痛,跌打损伤,风湿麻木。” (3)《贵州草药》:“祛风除湿,理气化痰,壮阳。” (4)《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腹寒痛。”
- 山慈姑
- 主治痈疽恶疮,瘰疠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 (1)《湖南药物志》:“(用于)皮肤皲裂,跌打肿痛,淋巴结结核。” (2)《湖南中草药志》:“用于食道癌,痔疮。” (3)《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解毒,软坚化瘀,治瘰疬,无名肿毒,肺脓疡,疔疮,跌仆损伤。”
- 水菖蒲
- 主冶痰厥昏迷,中风,癫痫,食积腹痛。 (1)《苗族医药学》:“治痢疾,心胃气痛。”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健脾,利湿。主治心胃气痛,痢疾,蛇风症。” (3)《湘西苗药汇编》:“开窍,豁痰,清凉,镇静,散风,去湿,活血。治癫痫,神昏,跌打损伤,风寒湿痹。” (4)《贵州中草药名录》:“通窍利湿,化痰健脾。治神志不清,湿滞痞胀,心悸,腹泻,风湿疼痛,痈肿疥疮,癫痫。”
- 水黄连
- 主治湿热黄疸,湿热痢疾,小儿惊风,目赤肿痛,丹毒游风,鹅口疮,跌仆损伤。 (1)《中国药用植物志》:“全草,散寒除风,去目雾,消浮肿。治耳聋,身发黄。亦做健胃驱蛔药。” (2)《贵州草药》:“根,清热解毒,驱风,解痉。” (3)《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肝炎,漆疮,麻疹不出,丹毒,小儿惊风,消化不良,吐血。”
- 水黄花
- 主治水肿,水膨,疥疮,小儿黄水疮。 (1)《贵阳民间药草》:“清热,逐水,利尿。治水肿,水蛊,血蛊,疥疮瘙痒。” (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无名毒疮。” (3)《贵州民间方药集》:“利尿,利便。治水肿,臌胀病。” (4)《苗族医药学》:“峻下,泻水。” (5)《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泻下,逐水,利尿。主治便秘,水臌病等。”
- 水金凤
- 主治风湿热痹,跌仆损伤,闭经,痛经,噎嗝,阴囊湿疮,疥癞癣疮。 (1)《滇南本草》:“洗湿热筋骨疼痛,疥癞癣疮。” (2)《云南中草药》:“软坚消积,活血通主治闭经,难产,积块,噎嗝,鸡骨、鱼刺哽喉,筋骨疼痛,跌打瘀积肿痛,痈疮,毒蛇咬伤。” (3)《全国中草药汇编》:“活血调经,舒筋活络。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阴囊湿疹。”
- 水冬瓜
- 主治跌打瘀肿,筋伤骨折,闭经,风湿痹痛,胃痛,腹痛泄泻,水肿。 (1)《苗族医药学》:“有消肿、化瘀止痛的作用。” (2)《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接骨接筋。主治骨折,跌打损伤。” (3)《广西本草选编》:“清热利湿。治肠炎腹泻。”
- 水三七
- 主治感冒发热,痰热咳嗽,百日咳,脘腹胀痛,泻痢腹痛,咽痛,痈肿,牙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1)《贵州草药》:“行气止咳,止血解毒。治膨胀,百日咳,刀伤出血及伤口溃烂,初期肺结核。” (2)《苗族医药学》:“利尿,治淋症。治跌打损伤。” (3)《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淋症,跌打损伤,胃痛。” (4)《贵州中草药名录》:“凉血,散瘀,消炎,止痛。治肺痨,百日咳,刀伤出血,跌打损伤,咽痛,痈肿,牙痛。”
- 水芹
- 主治烦渴,浮肿,小便不利,尿血,便血,吐血,衄血。 (1)《贵州草药》:“清热,凉血。治头目眩晕,虚弱浮肿”。 (2)《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治浮肿,头目眩晕,肺炎。” (3)《苗族医药学》:“治大热烦渴,高血压症。” (4)《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清热,利水,降压。主治小儿发热,头目眩晕,虚性浮肿,高血压”。
- 石斛
- 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痛干呕,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1)《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滋阴清热,益胃生津。用于津伤阴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清热,养胃,生津。治口渴,跌打损伤。” (3)《贵州中草药名录》:“养胃生津,滋阴清热。治咽喉肿瘤,大便秘结,口干烦渴,热病津伤,口疮,阴虚潮热。” (4)《草木便方》:“滋阴养胃,生津止渴,解毒清热。主治热病津伤,喉痹,口干烦渴,雀目,病后阴虚,温疟,蛊毒,疔疮,痈疽,恶疮。”
- 石韦
- 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痰热咳嗽,咳血,吐血,崩漏及外伤出血。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主治尿结石,腹泻,淋浊血尿。” (2)《苗族药物集):“利湿退黄,通淋解毒。” (3)《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利尿,止咳化痰。治肾炎,泌感,尿结石,刀伤出血。” (4)《贵州草药》:“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 水田碎米荠
- 主治肾炎水肿,痢疾,吐血,崩漏,目赤,云翳,月经不调。 (1)《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去翳。” (2)《贵州中药资源》:“清热解毒,明目,调经。” (3)《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利湿,消肿止血,调经。治肾炎,痢疾,吐血,翳子,血崩,月经不调。”
- 水蜈蚣
- 主治疟疾,感冒咳嗽,关节酸痛,乳糜尿,皮肤瘙痒。 (1)《贵州民间药物》:“治伤风、跌打损伤,除寒湿。” (2)《苗族药物集》:“主治冷经引起的头痛发烧、头晕。” (3)《苗族医药学》:“补虚。主治头痛发热,气虚头晕。” (4)《湘西苗药汇编》:“止咳化痰,祛瘀止痛,截疟杀虫。治风寒感冒,疟疾,痢疾,疮疡,跌打损伤。”
- 石菖蒲
- 主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疥癣。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久泻,精神失常。” (2)《苗族医药学》:“健脾消积,开窍散寒。” (3)《贵州常用民间草药集》:“开窍,消食。” (4)《贵州草药》:“辟秽开窍,宣气豁痰,通经,健脾消积。”
- 石胡椒
-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阳痿,咳嗽气喘,痛经,跌打肿痛。 (1)《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膝,止痛。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痛,手术后疼痛。”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祛风通络止痛。主治寒湿筋骨痛,腰膝酸软,风寒咳嗽。”
- 石膏
- 主治热病壮热不退,烦渴,神昏谵语,发狂,发斑,肺热喘咳,中暑,胃火头痛,牙痛,口舌生疮。煅则生肌敛疮,治痈疽疮荡,溃不敛口,烧烫伤。 《湘西苗药汇编》:“清热止渴。治壮热不退,胃热头痛,水火烫烧伤。”
- 石榴
- 主治蛔虫病,绦虫病,久泻,久痢,赤白带下。 (1)《广西中草药》:“主治绦虫病,蛔虫病,蛲虫病,腹痛腹泻,痢疾,便血,脱肛。”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杀虫,止泻。治久泻久痢,蛔虫。” (3)《湘西苗药汇编》:“主杀虫,止痢,止带。治蛔虫,痢疾,乳糜尿。”
- 四块瓦
- 主治肺结核,无名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1)《苗族药物集》:“祛风,止痛。主治腰痛,风湿性关节炎。” (2)《贵州草药》:“清热解表,止痛。” (3)《苗族医药学》:“消肿止痛,接骨,驱风湿,主治骨折,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 生姜
-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恶心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1)《苗族药物集》:“散寒发汗,调和诸药。主治冷经作寒,呕吐,调和诸药。” (2)《苗族医药学》:“散寒发汗,调和诸药,减低或缓解药性,解毒止痛。治作寒作凉,恶心呕吐。”
- 丝瓜
- 主治热病身热烦渴,咳嗽痰喘,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血淋,崩漏,痈疽疮疡,乳汁不通,无名肿毒,水肿。 (1)《贵州草药》:“清热解毒,行血通络。” (2)《滇南本草图说》:“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治痰火及痈疽疮。”
- 杉木
- 主治脚气肿满,奔豚,霍乱,心腹胀痛,风湿毒疮,跌仆损伤,创伤出血,烧烫伤,降血压。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枝:顺气,消腹肿,痰滞。治肺痈,小儿阴肿。” (2)《苗族医药学》:“治降血压,毒蛇咬伤,白带过多。”
- 伸筋草
-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跌仆损伤。 (1)《苗族药物集》:“祛风止痛,主治风湿筋骨疼痛,骨折。” (2)《湖南药物志》:“祛风散湿,通经行气。舒筋活络,活血。” (3)《贵州草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 松笔头
- 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小便淋痛,乳痈。 (1)《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小便淋痛。” (2)《滇南本草》:“行经络,止茎中痛,止便浊。治膏淋疼痛不可忍。”
- 松萝
- 主治痰热温疟,咳喘,肺痨,头痛,目赤云翳,痈肿疮毒,瘰疬,乳痈,烫火伤,毒蛇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白带,蛔虫病,血吸虫病。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止血,生肌,接筋。主治创伤出血,风湿痹痛等。”
- 松节
- 主治关节疼痛,筋骨挛急,脚痹痿软,跌仆瘀痛。 (1)《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治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脚痹痿软,鹤膝风,跌损瘀血等。” (2)《滇南本草》:“行经络,治痰火,筋骨疼痛,湿痹痿软,强筋舒骨。” (3)《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祛风燥湿,舒筋活络。用于历节风痛,筋骨挛急,跌仆瘀血等。”
- 苕叶细辛
- 主治风寒咳嗽,头痛,风湿痹痛,牙痛,痰饮咳喘,疮疡肿毒。 (1)《贵州草药》:“发散风寒,止咳,镇痛。” (2)《苗族药物集》:“发散粉红,止咳,祛冷止痛。” (3)《贵州中草药名录》:“散寒止痛,温肺祛痰。治风湿痛,咳嗽,牙痛,胃寒痛。”
- 射干
- 主治咽喉肿痛,痰壅咳喘,瘰疬结核,疟母癥瘕,痈肿疮毒。 (1)《苗族医药学》:“有降火,解毒,消炎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疼。”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降火,解毒。主治咽喉肿痛,牙根肿瘤。”
- 桑寄生
- 主治风湿痹痛,头昏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 《贵州中草药名录》:“强腰膝,补肝肾,活血祛风。治腰膝虚痛,风湿劳伤,头晕目眩,痔疮,头发脱落。”
- 蛇含
- 主治外感咳嗽,百日咳,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疟疾,痢疾。外用治毒蛇咬伤,腮腺炎,乳腺炎,角膜溃疡,带状疱疹,外伤出血,疔疮,痔疮。 (1)《苗族医药学》:“清热解毒。治寒热咳嗽,各种痈疽。” (2)《贵阳民间药草》:“驱风,清热解毒。治小儿惊风,止咳。” (3)《贵州中药资源》:“清热解毒,消肿。” (4)《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清热解毒,止咳。主治寒热咳嗽,痈疽丹毒。” (5)《草木便方》:“祛风止咳,清热解毒。主治伤风感冒,小儿惊风,百日咳,赤眼,风痰咳嗽,痫证。”
- 骚羊古
- 主治脘腹寒痛,消化不良,痢疾,感冒,咳嗽,惊风,白带,疝气,睾丸偏坠,瘰疬,跌仆肿痛,痈肿疮毒,毒蛇叹伤。 (1)《滇南本草》:“温中散寒气。治各种胃气痛,胸腹中寒胀气疼,寒疝偏坠,截寒热往来疟疾。” (2)《云南中草药》:“行气健脾,祛风除湿,解毒截疟。主治风湿痛,胃痛,消化不良,疝气,小儿惊风。预防流感。” (3)《贵州民间方药集》:“镇静熄风,汁滴治鼻炎。” (4)《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治疗胃痛,风湿麻木,肿毒。”
- 算盘子
- 主治痢疾,泄泻,黄疸,疟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牙痛,疝痛,产后腹痛。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清热、止痢。” (2)《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利湿,祛风活络,通经,化痰。治感冒发热,咽喉痛,疟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白带,痛经。” (3)《四川常用中草药》:“行气止痛,破癥散积。治腹内包块。”
- 薯莨
- 主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仆伤痛,疮疥,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1)《湖南药物志》:“活血,补血,止痛,散气。治筋骨痛,关节炎,腰痛,内伤出血,血气滞痛,疮疥,痢疾,月经不调。” (2)《苗族药物集》:“止血,止咳,调经。主治咳嗽咯血,月经不调。” (3)《贵州民间药物》:“收敛固涩,止血痢。治血痢,红崩,咳血,水泻。” (4)《贵州草药》:“收敛固涩,镇痛。” (5)《湖北中草药志》:“治经闭,痔疮。” (6)《贵州中草药名录》:“收敛固涩,解暑,镇痛。治菌痢,血痢,咳血,月经不调,中暑发痧,阴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