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菰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野菰的概览。野菰又名求称,归类于维吾尔药,列当科植物野菰 Aeginetia indica L.的全草,可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野菰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求称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野菰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求称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列当科植物野菰 Aeginetia indica L.的全草。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 主治: 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骨髓炎、疮疡肿毒、疗疮、毒蛇咬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eginetia indic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年生寄生草本,高13~40厘米。叶鳞片状,生于茎基部。花茎单生或丛生,顶生一紫色花;花萼佛焰苞状,一侧斜裂至近基都,顶端急尖;花冠近唇形,筒部稍弯曲,顶端5裂,向外展开。蒴果圆锥状,种子多数,圆形。花期9~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林下阴处,寄生于禾本科植物的根上。产于广西南丹、三江、资源、灌阳、恭城、钟山、贺州、岑溪、北流、上林、上思、金秀等县市;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株含野菰酸,野菰内酯,β-谷甾醇[1],多烯酸E,芹菜素,β-谷甾基葡萄糖甙,β-胡萝卜素,视黄醇,3,7-二甲基-9-(4-甲氧基-2,3,6-三甲苯基),-2,4,6,8-壬四烯酸乙酯[2],多烯酸D、F[3]。
-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在接种有1×10methA瘤细胞的BALB/c荷瘤小鼠,腹腔注射野菰提取物2.5mg/kg。结果证明,对照组小鼠均在21d内发生腹水瘤死亡。而野菰治疗组小鼠均无死亡,且未见任何副反应。野菰提取物治疗后的小鼠再次接种同抗原的methA瘤细胞均能继续生存,而第2次接种异抗原methA瘤细胞则全部死亡。这表明野菰提取物能诱导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肿瘤免疫物。体外试验证明野菰提取物无细胞毒作用[1]。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