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豌豆的概览。豌豆又名巴可拉 普尔其合,归类于维吾尔药,为豆科植物豌豆的种子,可生干生寒,燥湿止泻,清热利尿,通利经水,消炎退肿,祛斑生辉,杀死肠虫。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豌豆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巴可拉 普尔其合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isum sativum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豌豆Pisum satiυum L. 一年生攀援草本。秃净而有粉霜,高1~2m。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末端有羽状分枝的卷须;托叶卵形,叶状,常大于小叶,基部耳状,包围叶柄或茎,边缘下部有细牙齿;小叶2~6枚,阔椭圆形或矩形,长25~50mm,全缘。花柄自叶腋抽出,较叶柄为短;花1~3朵,白色或紫色;萼钟形,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蝶形,旗瓣圆形,翼瓣与龙骨瓣贴生;雄蕊10,成9与1两束;花柱扁平,顶端扩大,内侧具髯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10cm.种子2~10粒,球形。花期4~5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绿豆代。
-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后摘取豆荚,晒干,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至足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一级干寒,味甘。 1.《注医典》:“近似于平,偏干寒。” 2.《药物之园》:“干寒,稍有湿性。”
- 用法用量: 内服:3~5g。外用:适量。可入汤剂、蜜膏、散剂、膳食剂、醋糖浆、敷剂等制剂。
- 考证: 《注医典》载:“豌豆,是一种豆类植物的种子;分‘埃及豌豆’、‘乃拜提豌豆’、‘印度豌豆’和‘普通豌豆’多种;以个大,发育完整,色白,未有虫者为佳品。原植物为攀援性植物,高3~6尺,荚果长椭圆形,长3~5指,内有种子2~10粒,球形。”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豌豆一致。
- 制剂: 苏福非 巴克拉 散剂 豌豆60g,石榴子30g,橡子、鞣树果、孜然、香挑木实、去核沙枣、干芫荽实、长角豆各15g,方糖100g。药物研成细粉,过罗,与方糖粉制成散剂即可。性干寒。功能生干生寒,煤湿止泻,清热消炎,调理肠胃等。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肠胃疾病,如湿热性腹泻,肠胃不佳等。内服,每日2次,每次成人3g,儿童1.5g,用开水冲服。(《药物之园》)
- 选方: 1.治腹泻日久不愈 取适量豌豆,浸泡在适量水中,加葡萄酪适量,用温火煮熟,食用适量。 2.治多毛症,蝴蝶斑,雀斑,面部白斑 取适量带皮豌豆,研成细粉,制成敷剂,敷于患处。 3.治睾丸炎肿 取适量带皮豌豆,研成细粉,与适量葡萄酒制成敷剂,敷于患处。 4.治关节不利,小关节疼痛 取适量豌豆,研成细粉,与适量猪油制成敷剂,敷于患处。 5.治咳嗽带血 取适量豌豆,研成细粉,制成散剂,冲服适量。 6.治咽喉炎,扁桃体炎 取适量豌豆,研成细粉,与适量蜂蜜、胡芦巴粉制成蜜膏,内服适量。 7.治乳腺炎 取适量豌豆,研成细粉,与适量蜂蜜、胡芦巴粉制成敷剂,敷于乳腺。(1~7方出自《注医典》)
- 注意事项: 本品不易消化,胃内产气,若去皮后用食盐和酥油炒后食用可避免。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子含植物凝集素(phytagglutinin),止杈素[(+)-abscisin Ⅱ,即abscisic acid]及赤霉素(gibberellin)A20。未成熟种子含4-氯吲哚基-3-乙酰-L-天冬氨酸甲酯(4-chloroin-dolyl-3-acetyl-L-aspartlc acidmonomethyl ester)[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班)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