蓈萁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蓈萁的概览。蓈萁又名蓈萁咪,归类于维吾尔药,里白科植物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Burm.f.)Underw.的全草,可清热利尿,化瘀,止血。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蓈萁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蓈萁咪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蓈萁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蓈萁咪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里白科植物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Burm.f.)Underw.的全草。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清热利尿,化瘀,止血。
- 主治: 治衄血、肺热咳血、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利、水肿、月经过多、血崩、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icranopteris linearis(Burm.f.)Underw.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植株高30-60厘米。根状茎横生,棕褐色,被棕色鳞片。叶柄黄棕色,无毛;叶轴1~2回或多回分叉,各回分叉的腋间有1个休眠芽和1对托叶状苞片,在第一回叶轴分叉处两侧无1对托叶状小羽片,羽片被针形,长11~30厘米,宽3.5~7厘米,顶端渐尖,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宽约6毫米,顶端钝,边缘干后稍背卷,背面白绿色;细脉2~3次分叉,每组4条。孢子囊群生于细脉中段。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或林下酸性土上。产于广西桂南、桂东南、桂中各县市;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