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苦豆子的概览。苦豆子又名布牙,归类于维吾尔药,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全草和种子,可生于生寒,清热燥湿,止泻止痢,消炎镇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苦豆子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布牙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苦豆子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布牙
- 民族药名出处: 《维吾尔药志》
- 药材来源: 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全草和种子。
-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功效: 生于生寒,清热燥湿,止泻止痢,消炎镇痛。
- 主治: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湿热痢疾,肠炎泄泻,湿疹,顽癣,咽痛,牙痛,胃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ophora alopecuroides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 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全株密被白色贴伏绢状柔毛。根粗壮,直径达2cm,横向生长。茎直立,下部稍木化,上部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5~25枚,矩椭圆形,长1~2cm,全缘,稍革质,托叶小,钻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0~15cm,花黄白色至黄色;萼钟形,齿三角形,花冠蝶形,长为萼的2~3倍。荚果串珠状,长3~7cm,含种子5~12粒,种子卵形,浅黄色至灰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喜生于荒漠平原。我国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河南、西藏、河北等地。国外前苏联、蒙古等地亦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于夏季盛花期割取地上部分,晒干,置干燥处保管。种子于果成熟时割取打下种子。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苦豆子通常以地上部分入药。市售商店亦有带根及根茎的全草。茎长10~80cm,粗0.5~1.0cm,近根处稍粗,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细纵纹。茎上部分枝,常带叶质稍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黄绿色,中央淡黄色,味苦。根茎略似甘草,长短不一,粗0.7~2cm,具显著的节,表皮棕黄至棕褐色,皮孔横生,具疣状突起,质坚硬,断面不平。中柱占根茎的一半,皮部色更深,味苦。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茎叶粉末特征:呈黄绿色。非腺毛由1个短的基细胞和长的顶细胞构成,长280~1500μm,直径10~20μm,表面有细微突起,茎表皮气孔周生型,叶表皮气孔环形,表皮细胞含有针晶簇,草酸钙棱晶长25~40μm,宽10~20μm。导管网纹和梯形,直径10~20μm,纤维呈狭梭形,壁厚。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主要为生物碱,槐果碱(sophocarpire),氧化槐果碱(N-oxide-sopharpine),槐啶(sophoridine),氧化槐啶(N-oxide-sophoridine),3-α-羟基槐啶(3-α-hydroxysoPhoridine),氧化脱氢槐啶(N-oxide-la、14-dehydro-sophoridine),槐胺(sophoramine),新槐胺(neosophoramine),异槐胺(lsosophora-mine),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N-oxide-matrine),羟基苦参碱(sophoranol),苦豆碱(aloperine),丙烯苦豆碱(N--allvl-alo-perine),野定碱(cytisine),羟乙基野啶碱(N-12-hydroxyethyl-cvtisine),甲基野定碱(N-methyl-cvtisine),臭豆碱(ahasvrine),赝靛叶碱(baptifoline),三巴豆四胺(trlcrotonytetramine)等[1]。
- 药理作用: 1.平喘、镇咳、祛痰作用 在豚鼠喷雾引喘实验中,苦豆子煎剂和槐果碱都有很好效果,并用简化几率单位法算出槐果碱对豚鼠肌肉注射的ED50的平均可信限为1.77±0.90 mg/kg。在离体豚鼠气管试验中,苦豆子煎剂、槐果碱及其氢溴酸盐都有较强平喘作用(P<0.01),槐果碱ED50为氨茶碱ED50的1/73。猫喉上神经刺激试验中,苦豆煎剂及槐果碱的镇咳作用不明显,推测镇咳部位不是抑制咳嗽中枢。在大鼠酸红法祛痰试验中,苦豆子煎剂作用不明显,无促进支气管分泌作用。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槐定碱能显著地拮抗戊巴比妥钠引起睡眠作用,具有中枢兴奋作用。苦豆碱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具有中枢抑制作用。 3.对动物心脏,血压及呼吸的影响 静注2%苦豆碱0.5ml给家兔,在10~20min内,血压急降,为原水平的28%左右,持续10~15min,呼吸无明显变化。 4.抗菌作用 苦豆子浸膏、苦豆碱、槐定碱对各种痢疾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苦豆子低极性化合物(石油醚、乙醚)能抑制结核菌。 5.抗肿瘤作用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都有明显抑制小鼠肉瘤S180的作用[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237 药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