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树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苦树的概览。苦树又名苦胆亮,归类于维吾尔药,苦木科植物苦树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全株,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湿止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苦树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苦胆亮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苦树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苦胆亮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苦木科植物苦树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全株。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湿止痒。
- 主治: 治肠炎、痢疾、蛔虫病、胆道感染、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湿疹、疥疮、结膜炎、烧烫伤、毒蛇咬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灌木或落叶小乔木,高7~10米。树皮灰褐色;幼枝无毛,有明显黄色皮孔。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常生于枝顶;小叶11~13片,卵状披针形至宽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偏斜,边有不整齐锯齿。花黄绿色,单性,雌雄异株,或杂性;聚伞花序组成圆锥状,腋生。核果倒卵形,3-4个并生,熟时蓝至红色,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湿润肥沃的山坡、山谷及林边。产于广西龙州、宁明、宾阳、田阳、隆林、天峨、罗城、金秀等县市;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茎含苦水碱A即1-乙氧甲酰基-β-咔啉,苦木碱B即1-甲酰基-β-咔啉,苦木碱C即1-甲酰基-β咔啉-苦木碱D即是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苦水碱E即铁屎米酮,苦水碱F即4-甲氧基的尿硐,苦木碱G即1-乙烯基-4,8-二甲氧基-β-咔啉[1,2],苦水西碱C、D、E[3]。树干含苦木素,异苦木素,苦树素A、B、C、D、E、F、G[4,5],苦木半缩醛A、B、C,苦水内酯A、B、C、D、E、F、G、H、I、J、K、L、M[6-9]。嫩枝含(24z)-27-羟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醛,(24Z)-27-羟基-7,24-甘遂二烯-3-酮,(24Z)-3α -氧代-3α-高-27-羟基-7,24-甘遂二烯-3-酮,(24Z)-27-羟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酸甲酯,(24Z)-7,24-甘遂二烯-3β,27-二醇,(24Z)-3β,27-二羟基-7,24-甘遂二烯-21-醛[10]。含1-乙烯基-4,9-二甲氧基-β咔啉,β-咔啉基-甲酮,1-乙基-4-甲氧基-β-咔啉,5-甲氧基铁屎米酮,铁屎米酮,1-乙烯基-4-甲氨基咔啉,1-乙烯基-4,8-二甲氧基-β-咔啉[11],1-甲酰基-β-咔巴啉、1-羟甲基-β-咔啉[12],1-甲氧甲酰基-β-咔啉,苦木酮碱[5],甲基苦木酮碱,3-甲基铁屎米-5,6-二酮[13]。含苦木碱H即1-甲酰基-4-甲氧基-β-咔啉,苦水碱Ⅰ即3-β-咔啉基丙酸甲酯,1-乙烯基-4-甲氧基-β-咔啉和3-甲基铁屎米-2,6-二酮[14]。此外,还含有苦树素甙A、B[15]。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