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豆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猫豆的概览。猫豆又名猫突,归类于维吾尔药,蝶形花科植物狗爪豆Mucuna pruriens(L.)DC.Var.utilis(Wall.exWight)Bak.ex Burck的叶、种子,可温中益气。嫩叶清热凉血。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猫豆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猫突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猫豆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猫突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蝶形花科植物狗爪豆Mucuna pruriens(L.)DC.Var.utilis(Wall.exWight)Bak.ex Burck的叶、种子。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温中益气。嫩叶清热凉血。
- 主治: 治腰膝酸痛、震颤性麻痹。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Mucuna pruriens(L.)DC.Var.utilis(Wall.exWight)Bak.ex Burck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年生缠绕藤本,被扩展的疏长毛。3出复叶,中间小叶阔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5厘米或更多,宽4.5~10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宽楔形,边全缘,两面被柔毛,侧生小叶基部极偏斜。花深紫色或白色;总状花序腋生,花3朵簇生于一节上。荚果近长圆柱状,被淡褐色绒毛,成熟时稍扁,黑色,有1~2条纵棱;有种子6~8颗。花期7~10月,果期11~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中部至山脚的草丛或灌丛中,常栽培。产于广西东兰、南宁、扶绥、北流、金秀、鹿寨等县市;分布于广东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叶夏秋季采,晒干备用;种子秋季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温,有毒。
- 用法用量: 60~90克,配猪肾或瘦猪肉炖服。先将猫突(狗爪豆)煮熟,清水漂数日,去毒后用。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