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溪黄草的概览。溪黄草又名面旁才喉,归类于维吾尔药,唇形科植物显脉香茶菜 Rabdosia nervosa(Hemsl.)C.Y.Wu et H.W.Li的茎、叶,可清热解毒,利湿。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溪黄草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面旁才喉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溪黄草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面旁才喉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唇形科植物显脉香茶菜 Rabdosia nervosa(Hemsl.)C.Y.Wu et H.W.Li的茎、叶。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
- 主治: 治急慢性传染性肝炎、肝肿大、阑尾炎、湿疹、皮肤瘙痒、脓疱疮、毒蛇咬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Rabdosia nervosa(Hemsl.)C.Y.Wu et H.W.Li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1米。根茎稍增大,呈结节块状;茎四棱形,有明显的纵槽,幼时被毛。单叶交互对生,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3.5~13厘米,宽1~2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至狭楔形,边有粗浅齿;侧脉4~5对,两面明显隆起。花蓝色,唇形;聚伞花序于茎顶组成疏散的圆锥花序,花梗与总便及序轴均密被柔毛。小坚果卵圆形。花期7~见月,果期8~11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脚草地上、草丛中。产于广西南宁、博白、岑溪、金秀、全州等县市;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贵州、四川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微辛、苦,性寒。
-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