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半夏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水半夏的概览。水半夏又名来随咪,归类于维吾尔药,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caricatum(L.)Decn.的块茎,可解毒散结,消肿止痛,止血、通窍。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水半夏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来随咪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水半夏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来随咪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caricatum(L.)Decn.的块茎。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解毒散结,消肿止痛,止血、通窍。
- 主治: 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血管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yphonium dicaricatum(L.)Dec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近球形,表面暗褐色,里面白色,味辛辣。叶深心形,卵状心形至戟形,长3~5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裂片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边全缘,或近3裂。花序单个从叶腋抽出;佛焰苞下部管状卵形,外面绿色,内面深紫色,上部扩大成卵状披针形的苞片状;肉穗花序两性,下部为雌花,中间为中性花,上部为雄花,顶部为附属体,线形。浆果倒卵形。花期5~7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村边、旷野湿润处。产于广西凌云、马山、南宁、岂宁、桂平、恭城、灵川、龙胜、金秀等县市;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温。有毒。
-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磨酒涂。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腮腺炎 来随咪(犁头尖)、切翠林(七叶一枝花)各适量,捣烂调醋涂敷患处。 2.血管瘤 来随咪(犁头尖)鲜块茎适量,用米酒磨取浓汁,涂患处,每天3~4次。 3.毒蛇咬伤 来随咪(犁头尖)鲜块根适量,捣烂调酒自上而下外搽伤肢。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