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桑螵蛸的概览。桑螵蛸又名木姑锁,归类于维吾尔药,螳螂科昆虫大力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De Saussure的干燥卵鞘,可益肾固精,止带。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桑螵蛸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木姑锁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桑螵蛸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木姑锁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螳螂科昆虫大力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De Saussure的干燥卵鞘。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益肾固精,止带。
- 主治: 治尿频、遗尿、白带、阳痿、早泄。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aratenodera sinensis De Saussure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原虫 体长8~10厘米,黄褐色或绿色。头部三角形,能活动。触角线状。咀嚼式口器。复眼突出,头顶有单眼3个。前胸特别细长,侧缘有细齿排列,与中胸连接处可以活动。前胸背板局部较发达。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比前翅稍长。雄性腹部末端有刺突1对。雌性腹部特别大,脚3对,细长,前脚变为镰刀状的捕捉脚,中脚和后脚行走。 2.桑螵蛸 即大力螂的卵块,略呈圆柱形或类圆形,长2.5~4厘米,宽2~3厘米,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色或黄褐色,上面有不很明显的隆起带,底面平坦或有附着在植物茎上而形成的凹沟。体轻、质松、有韧性。断面可见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的卵,呈黄棕色,有光泽。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活在树枝上、瓜藤、豆类和高草丛中,卵块也常凝结在这类植物枝柄上。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于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采得后,除去树枝,蒸30~40分钟,以杀死幼螳螂,晒干备用或烤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