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杜鹃的概览。杜鹃又名彭钳使,归类于维吾尔药,杜鹃花科植物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的根、叶、花、果实,可根,止痛,止血,调经活血,祛风。叶,清热解毒,消肿,止血,止痒。花、果,活血调经,止咳止痰,消肿止痛,祛风湿。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杜鹃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彭钳使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1~3米。多分枝,密被黄色或褐色糙伏毛。单叶互生,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长3~5厘米,宽2~3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边全缘,两面有糙伏毛,下面较密。花两性,2~6朵簇生枝顶;花萼5深裂,有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宽漏斗状,5裂,鲜红色,里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10,花丝中部以下有毛。子房上位,卵圆形,密被硬毛,柱头头状,无毛。蒴果卵圆形,密被糙毛。花期4、5月,果期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丘陵地疏灌丛中。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河南、湖北、长江以南各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根叶,切片晒干备用;花于4~5月盛开时采,果实10月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根,味酸、甘,性温。叶,味酸,性平。花、果,味酸、甘,性温。
- 用法用量: 根、花10~30克,水煎或用根浸酒服;果研粉开水送服,每次1~1.5克;外用叶或根适量捣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眼外伤红肿 彭钳使(杜鹃花)嫩叶适量捣烂,调人乳外敷。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花含花色甙类和黄酮甙类。已鉴定的花色甙类化合物有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甙,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5-葡萄糖甙;芍药花素3,5-二葡萄糖甙[1,2]和绵葵花素3,5-二葡萄糖甙[1]。黄酮及黄酮甙类化合物有芸香甙,杜鹃黄甙[3],槲皮素,杜鹃黄素[4],山柰酚,5-甲醚3-半乳糖甙,杜鹃黄素3-半乳糖甙,杜鹃黄素3-鼠李糖甙,杨梅树皮素5-甲醚3-鼠李糖甙,杨梅树皮素5-甲醚3-半乳糖甙,棉花皮素3-半乳糖甙[1],槲皮素3-半乳糖甙,槲皮素3-鼠李糖甙,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3]。
- 药理作用: 1.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映山红煎剂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其醋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其母液,分离出的结晶甲和结晶乙(黄酮化合物)也有镇咳作用。小鼠灌服煎剂有祛痰作用(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煎剂无平喘作用(组胺喷雾法)[1,2]。 2.抗日内障作用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与患者体内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有关。从一种栽培的红翼瓣杜鹃花(redwingazalea,Rhododendroncultivar)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黄酮醇甙,对此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经鉴定此物质为2″-乙酰槲皮甙[3]。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