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地耳草的概览。地耳草又名成泪端,归类于维吾尔药,金丝桃科植物地耳草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ex Murray的全草,可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拔毒消肿,利水通淋。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地耳草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成泪端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ex Murray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披散或直立,高10~40厘米。茎细小,具四棱,无毛。单叶对生,三角形,卵圆形或椭圆形,长3~15毫米,宽1.5~8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抱茎,无柄,边全缘,无毛。花黄色;聚伞花序顶生。蒴果长圆形,长4毫米。花果期全年。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田基边、耕地或荒地上。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槲皮甙,异槲皮甙,槲皮素-7-鼠李糖甙[1],3,5,7,3',4'-五羟基黄酮-7-鼠李糖甙[2],田基黄灵素[3],田基黄棱素A、B,湿生金丝桃素B,绵马酸BBB,双脱氢GB1a[4],田基黄绵马素A、B、C,白绵马素iBiB[5],田基黄灵素G[6],地耳草素A、B、C、D[7]。
-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本品对伤寒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20%[1],在试管内对牛型结核杆菌合较强抗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杆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和施密斯痢疾杆菌也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2]。近年由本植物中提出多种有抗菌作用的间苯三酚衍生物及其他抗菌成分[3-9]。 2.抗疟作用 地耳草素A、B,对鼠疟原虫有显著抑制作用[10-12]。 3.毒性 给小鼠每日灌胃10g/kg~100g/kg,连续25d,在低剂量组可见闭目、安静等中枢抑制作用。100g/kg连用16d也未见明显毒性反应[2]。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