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丁公藤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光叶丁公藤的概览。光叶丁公藤又名延翁美,归类于维吾尔药,旋花科植物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全株,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光叶丁公藤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延翁美
- 分类: 维吾尔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光叶丁公藤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延翁美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旋花科植物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全株。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 主治: 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肥大性脊柱炎、跌打损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rycibe schmidtii Crai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攀援木质大藤本,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无毛或被微柔毛。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宽2.5~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微钝圆,边全缘,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凹陷,侧脉不明显,网脉在下面微突起。花白色,合生,5裂;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腋生和顶生,远比叶短。浆果球形,干后黑褐色。花期6~7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谷密林或疏林中。产于广西上思、金秀等县市;分布于云南、广东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光叶丁公藤中含包公藤乙素和东莨菪甙[1]。
-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丁公藤(又称包公藤)粗提取物腹腔注射500/kg,能显著抑制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从丁公藤提取的有效成分莨菪素腹腔注射25g/kg,对蛋清和组胺诱发的大鼠足肿胀均呈明显的保护作用,持续作用4h以上。用甲醛诱发大鼠足肿胀后,腹腔注射东莨菪素25mg/(kg·d),连续7d,呈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粗提取物1g/kg或东莨菪素50mg/kg,对二甲苯引起的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大鼠腹腔注射东莨菪素11.25mg/(kg·d)~15mg/(kg·d),连续7d,能显著减轻棉球形成的肉芽肿干重,抑制结缔组织增生[1]。 2.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丁公藤注射液皮下注射可提高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的淋巴细胞百分比,还可显著降低白细胞移行指数,提高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细胞数和中性白细胞吞噬率,表明丁公藤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2]。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