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黄芩的概览:黄芩归属于清热燥湿药,功效为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2.枯芩(片芩)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3.子芩(条芩)质重主降,善清大肠之火、泻下焦湿热,主治湿热泻痢、黄疸尿赤。
此外,您可以通过说明书进一步查看黄芩的药性特征、安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相似药材的辨析、相关分类归属等信息,从而帮助您更全面地认识、了解该药材。
说明书
【饮片名称】
-
黄芩《神农本草经》汉语拼音Huangqin拉丁名SCUTELLARIAE RADIX异名
【药材图片】
【来源】
【药性】
-
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
【临床应用】
-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本品苦寒,能清肺胃、肝胆、大肠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治湿温或暑湿初起,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黄腻等症,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渗利化湿之品,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常与黄连、半夏、干姜等同用,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治湿热泻痢,常配黄连、白芍等药,如芍药汤(《医学六书》);治湿热黄疸,须配伍茵陈、栀子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药。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本品主入肺经,长于清肺热,为治肺热咳嗽之要药。单用有效,即清金丸(《丹溪心法》);或配桑白皮、知母、麦冬等清肺止咳之品。若与瓜蒌、桑白皮、苦杏仁等清肺化痰止咳药用同,可用治痰热咳喘,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本品能清气分实热,并有退热之功,配连翘、栀子、大黄等药,可用治外感热病,邪郁于内之高热烦渴,尿赤便秘者,如凉膈散(《和剂局方》)。若配伍柴胡,可和解退热,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如小柴胡汤(《伤寒论》)。
3.痈肿疮毒
本品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用治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4.血热出血
本品炒炭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治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可单用本品或与大黄同用。治血热便血,常与地榆、槐花等同用。
5.胎热胎动不安
本品有清热安胎之功。治胎热之胎动不安,每与白术、当归等同用,如当归散(《金匮要略》)。若与当归、白芍、白术等养血养胎药同用,可用治血虚有热之胎动不安,如安胎丸(《寿世保元》)。
【用法用量】
-
药典用法用量3~10g。其他用法用量参考1.内服:入丸、散。
2.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鉴别用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参考文献】
饮片名称
药材图片
来源
药性
功效
临床应用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鉴别用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参考文献

葿《广雅》;
尾芩《新修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