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涵盖药品研发、市场、临床等数据

青风藤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青风藤的概览:青风藤归属于祛风寒湿药,功效为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此外,您可以通过说明书进一步查看青风藤的药性特征、安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相似药材的辨析、相关分类归属等信息,从而帮助您更全面地认识、了解该药材。

说明书

【饮片名称】

青风藤《本草纲目》

汉语拼音
Qingfengteng

拉丁名
SINOMENII CAULIS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藤 Sinomenium acutum (Thunb.) Rehd. et Wils. 及毛青藤 Sinomenium acutum (Thunb.) Rehd. et Wils. var. cinereum Rehd. et Wils. 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长段,晒干。本品气微,味苦。以外皮色绿褐、切面放射状纹理明显者为佳。切片,生用。

【药性】

性味
苦、辛,平。

归经
归肝、脾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临床应用】

1.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木不仁,皮肤瘙痒
本品辛散苦燥,有较强的祛风湿,通经络作用。治风湿痹痛,关节肿胀,或风湿麻木,可单用;亦常与防己防风桂枝等同用;若肩臂痛可配伍姜黄羌活等,腰膝痛可配伍独活牛膝等。治疗风湿浸淫,皮肤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药配伍。
2.水肿,脚气肿痛
本品又能利小便。用于水肿,可与白术等同用;治脚气肿痛,可配伍吴茱萸木瓜等。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6~12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青风藤络石藤
二者均可祛风湿,通经络,为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之品。青风藤味苦、辛,性平,入肝、脾二经,长于祛风通络,利小便,多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络石藤性微寒,入心、肝、肾三经,能祛风湿而舒筋活络,善治风寒湿痹挟有热象者。

【化学成分】

主要含青风藤碱,青藤碱,异青藤碱,土藤碱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青藤碱(C19H23NO4)的不得少于0.50%。

【药理作用】

青藤碱有抗炎、镇痛、镇静、镇咳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心率、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输出量显著下降,有抗心肌缺血、保护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对心律失常有明显拮抗作用。青风藤总碱的降压作用较强,多次给药不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但青藤碱反复应用易出现快速耐受性。青风藤能抑制肠平滑肌的收缩,甲醇提取液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增强、肌张力增高;尚有一定的降温和弱的催吐作用。注射青藤碱,能使血浆中组织胺含量上升。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04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63-164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479-481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